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擁有制造五金制品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中國工業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巨大的五金需求,此外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汽車工業、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保機械、機床等對五金、彈簧和基礎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產品的性能、質量、可靠性、品種、規格和要求越來越高。國際市場出口量的大幅增加,造就了五金行業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五金配件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五金制品行業運行良好,內外銷增長勢頭明顯,進出口高速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快速提高,行業整體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近年來,我國五金制品出口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五金加工大國和出口大國,具備廣闊的市場和消費潛力,預計未來每年出口額仍將保持10-15%的增長。
行業發展迅猛,但仍存在缺陷: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努力,我國五金行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世界五金行業產生積極的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對中國五金行業的重視。雖然我們的企業在規模、產品質量、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在保持持續發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面臨大的挑戰。
計劃管理:
生產計劃:產品結構復雜,制造工業復雜,產品中各部件知道周期長短不一和產品加工工業工藝路線的不確定,造成管理對象動態多變,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也導致了制訂生產、采購計劃非常困難;
能力計劃:由于產品以半成品繁多,制造業工業復雜,所以造成產能負荷狀況常常讓升管人員無從了解,訂單能否按時交貨,能否還有產能可以安排生產,就成為管理人員的一大困擾。
銷售管理:
五金行業的銷售模式主要還是比較傳統的線下跑業務的形式,但是整個市場對五金產品的需求是非常龐大的,過于單一的渠道會令我們損失很多的單子,企業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套全渠道的銷售管理解決方案。
采購管理:
傳統五金配件采購存在市場信息不靈、庫存量大、資金占用多、庫存風險大等不足,經常會出現供不應求等現象,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或者庫存積壓、成本居高不下,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傳統采購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對落后。
供應商管理:
(1)缺乏有效的供應商評估體系,無法甄別優質供應商,采購風險高
(2)與供應商信息交互不及時,溝通效率低下
(3)供應商資質審核、認證等業務無標準化流程,監督管理困難
(4)基于紙張單據的文件易丟失,難以實現管理管控
(5)跨地域和部門間信息不互通,無法及時共享采購信息
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產品單一,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競爭力不強,發展缺乏前瞻性,比較盲目,規模小,生產布局不合理,存在無序競爭、價格混亂;技術低,競爭力不強,市場風險大等。
目前,五金機械制造業的競爭日感競爭緊迫,行業的發展日益呈現標準化、系列化、智能化、柔性化、精密化等特點。企業紛紛轉型來抵御市場發展速度、增加生產柔性、加強成本控制,從而使企業從容應對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進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行業轉型,取勝于供應鏈
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不同供應鏈間的競爭。隨著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進程,企業的供應鏈在拉長。面對來自客戶的訂單多樣化,品種增加,批量縮小,交貨期變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必須在公司內部和合作伙伴間建立一整套敏捷、快速響應的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把五金配件企業的業務流程納入到一個整體當中,從需求預測到采購尋源,從生產制造,到運輸交易形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鏈,使企業對生產成本、庫存和訂單進行可視化管理,并貼近實時的數據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決定,供應鏈管理優越性的實質是用信息成本帶來真正的成本。
通過供應鏈需求管理,對市場和客戶的狀態和趨勢有充分的把握,然后基于比較精準的預測,與供應鏈上方共享需求信息,制定并隨時微調供應鏈計劃,保證平滑生產和及時供應,降低庫存,縮短交貨提前期,提高訂單交付率,用信息技術的投資,推動管理的創新,可以有效地代替傳統推式生產和黑暗式預測造成的高昂的供應鏈成本并減少低效或疲于應付的生產狀況。
互聯網發展推動傳統五金平臺轉型升級,在數字化的大潮下,通過構建數字化供應鏈平臺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生產制造水平已經成為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路徑。